西元1219年大洋洲球员精湛技艺,击败对手,非常重视工匠技艺的成吉思汗率军攻打大食国大洋洲球员精湛技艺,击败对手,俘获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,并广设工场来发展手工业。
元蒙统一全国后,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,许多身怀绝技的工匠纷纷来到中国,其中,阿拉伯工匠带来了烧造掐丝珐琅的技术和主要原料。
公元1253年9月,忽必烈与大将兀良合台兵分三路,发起了对大理的大规模征伐,用皮筏横渡金沙江,经丽江对大理进行合围,于12月进驻大理都城。
忽必烈攻打大理期间,带来了众多的能工巧匠,并将掐丝珐琅的技艺传入了云南。
勇于创新的老工匠们,将掐丝珐琅技艺融入银器制作中,制作出了精美绝伦的珐琅银器,它比玉温润,比瓷细腻,比珠宝光彩。
珐琅银器随着进京赶考的学生们,传入了北京,深受皇帝及王侯将相的喜爱,最终成为了进献皇帝的贡品。
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,一天,女娲娘娘踏祥云、身披霞衣对“巧手李”解悟说:“宝瓶如花放光彩,全凭巧手把花栽,不得白芨花不开,不经八卦蝶难来,不受水浸石磨苦,哪能留得春常在。”
“巧手李”对此梦百思不得其解,废寝忘食的研究。突有一日,灵感全来,于是找来了熔点较高的铜,做成了珐琅器,敬献给了皇上。
皇上大喜,爱不释手,下令,凡是“巧手李”制作的宝贝,皆归皇宫所有。于是人们将这种宝物称为:“奇宝烧”,成为了宫廷独有的艺术品。“奇宝烧”大多以孔雀蓝为主,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工艺品叫作景泰蓝。
虽然“巧手李”的景泰蓝,仿制出了珐琅银器,但各大王公贵族们仍以拥有珐琅银器为傲,也吸引了很多外国人至云南抢购珐琅银器,进行边疆贸易。
珐琅银器技艺历经800多年,一度濒临失传,至今也只有寥寥数人掌握这种技艺。珐琅银器因其高难度的制作技艺,于2009年,被评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